基本信息
归属(单位/人):清华大学 |
所属技术领域:能源环保 |
技术成熟度: |
研发方式:独立研发 |
合作方式:商务合作/知识产权许可 |
成果已应用情况:实际应用 |
实施成果转化需求: |
成果类型: |
成果应用行业:非电、工业企业 |
申请或获得的专利名称:本成果涉及2项发明专利 |
成果简介
循环流化床( CirculatingFluidizedBed,以下采用英文缩写:CFB)锅炉是作为一种清洁燃煤技术被开发出来的,但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在国际上,煤粉炉已发展了100多年,但CFB锅炉发展仅仅40年),传统认知和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导致了国内绝大多数在运行的CFB锅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运行问题,集中表现在燃烧效率低,能耗高,可靠性差,出力不足等方面,这些运行问题给用户带来了高昂的运行费用。另外,CFB锅炉原设计的环保优势没有得到体现,目前大多数用户仍采用煤粉炉的末端冶理手段解决环保问题,带来了投资髙,运行费用高,布置空间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成果涉及2项发明专利。本成果可为非电行业(工业企业)CFB锅炉提供优化升级。
技术优势
该技术通过对物料循环系统的优化,提升分离效率,降低循环物料的平均粒径,配合优化的一二次风比,使得锅炉在低床压下实现满负荷运行,保证均匀的炉膛温度分布,燃烧效率达到90%以上,大幅降低风机能耗,有效解决了磨损问题,年可用时间达到7500小时以上;同时,有效控制了污染物的生成,辅以低成本的环保手段(炉内脱硫,半干法脱硫,SNCR),可以轻松实现超净排放要求。与国内其他环保治理企业单纯从末端入手解决环保问题相比,该技术从根源入手,系统性地提升和优化了锅炉整体性能,发挥了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实现了环保和运行的双重目标,是目前国内甚至世界上独有的创新,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学术界和行业界的一致认可。
团队负责人是国际知名的循环流化床燃烧专家和煤气化专家,是我国洁净煤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创新发展了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体系,建立了以流态设计为核心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理论框架并用于实践,开发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大规模产业化应用。